山清水秀,大美原州。
羅金芳網上直播介紹桃核手工藝品。
漫山遍野披綠裝。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打造梯田美景。
蟬塔山林場綠意盎然。
發展林下經濟,實現山綠民富雙贏。
智慧化林園建設讓林地監管更加高效便捷。
仲秋原州風景宜。登高遠眺,固原市原州區草木繁茂,漫山遍野的郁郁蔥蔥與碧波蕩漾的清水河交相輝映,錯落有致的金黃色梯田疊美如畫,層林盡染的山色盡收眼底,呈現出一幅五彩斑斕的絢麗圖景。
近年來,原州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里三外”、河道治理等工作,以山林權改革促進植綠增綠,繪就一幅幅守綠換金、添綠增金、借綠生金的生態畫卷,全力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現代化美麗新原州注入新動能。
植綠 厚植生態底色
10月10日,驅車30多公里來到蟬塔山林場。盤山而上,沿途綠意盎然。“我們沿途看見的都是這幾年栽種的人工林。”順著蟬塔山林場護林員高學明手指的方向,一大片整齊分布的油松映入眼簾。
“從以前的毛草地到今天的青山綠嶺,蟬塔山的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學明介紹,自1983年蟬塔山林場成立以來,區域內天然次生林區經過不斷修復,目前林場經營總面積5.67萬畝,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上升到3.6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
“通過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和自然修復,區域內天然生長的珍稀植物標本杜松及樺樹、刺玫、丁香等樹木的種群數量迅速增多。”原州區林業總場副場長閆志軍介紹,查閱山上安裝的智能監控器,時常能看見狍子、豹貓等野生動物出沒山林。
多年來,隨著封山禁牧、退耕還林等政策實施,加上幾代人植樹增綠,蟬塔山逐漸披上了“綠裳”。如今的蟬塔山林場地形地貌獨特,風景優美,森林資源豐富,成為原州區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和旅游風景區。
今年,原州區依托寧夏南部生態保護修復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23年固原市原州區二期項目、2023年南部水源涵養林建設項目,計劃在8個鄉鎮(街道)及青石、疊疊溝、紅莊等10個國有林場實施營造林13萬畝,其中新造林4萬畝;實施未成林改造提升及退化林修復9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營造林12萬畝。
近年來,原州區制定《原州區“以林養林”“以地換林”實施方案》等優惠政策,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更多企業投資林業,將宜林荒山和部分低效林、退化林等區域劃歸企業自主經營,在不改變林地用途的情況下,由企業投資造林,并允許企業適度開發森林康養、森林旅游等項目。今年引進企業1家,投資400多萬元,實施荒山造林3000多畝,栽植文冠果、山楂近20萬株。
“原州區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不斷加大林業草原建設投資力度,高質量實施一大批重點亮點林業草原工程,森林資源持續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原州區自然資源局資源管理總站站長趙軍介紹,截至2022年底,原州區林草總面積達218.69萬畝,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持續增高。
增綠 筑牢生態屏障
登上海拔2200米的蟬塔山遠眺,重巖疊翠、青山如黛,須彌山大佛映入眼底,美不勝收。幽靜僻遠中,油松、云杉、樺樹、刺玫、丁香等枝葉在風中搖曳。目及之處,橙黃橘綠夾雜其中,整個山峁層林盡染。
“提高森林質量,就要改善林間生態、豐富樹種,形成喬、灌、草結合的復合式生態體系,樹木病蟲害減少了,樹木的成活率也越來越高。”閆志軍介紹,目前蟬塔山林木種類繁多,油松、杜松、山桃、紅柳、沙棘、丁香、榛子等多樹種分布其中,其中杜松為原州區特有珍稀樹種。
2010年以來,原州區在全面修繕須彌山石窟景區一系列附屬設施的同時,重點圍繞景區周邊板塊地貌,連續3年4次發動區屬1500多名機關干部職工完成景區周邊綠化2.25萬畝,栽植油松、云杉、薔薇等喬灌木200多萬株。
“原州區依據作業區立地條件,科學確定不同立地條件營造林樹種及模式,采用多樹種、多類型配置模式,不斷改善作業區生態環境和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分質量,增強防護林生態服務功能。”趙軍介紹,今年原州區在三營鎮甘溝村推廣種植枸杞芽菜200畝,完成經果林低產園改造1000畝,種植北京7號新品種桃3200株,嫁接紅梅杏11000株,進一步鞏固提升綠色生態優勢。
今年,原州區謀劃生態修復、水源涵養林建設、河流治理等生態重點項目10個。目前,已完成營造林12萬畝、枸杞芽菜種植200畝、經果林低產園改造1000畝、古雁嶺生態修復與水土保持150畝,完成國土綜合整治水源涵養林建設1.3萬畝等項目。
自山林權改革實施以來,原州區積極推進山林地確權登記。針對技術條件有限、退耕地確權缺少矢量數據的現狀,采用1:10000的彩色影像圖繪制《山林權改革工作底圖》,組織實地界定林地、草地等山林資源地類和界線,做到地類界線清、土地和林木權屬清、現有林權證底數清。目前,完成移民遷出區土地落界85.07萬畝,其中林地37.4萬畝、草地26.67萬畝、耕地18.2萬畝、其他地類2.8萬畝。放活林地經營權,加快推進林地流轉,共流轉林地20600余畝。
護綠 鞏固造林成果
“這是珍稀物種杜松。”“這一片是2000年以后人工栽的云杉林。”“這是自然生長的灌木叢。”……談及蟬塔山的一草一木,高學明如數家珍。
47歲的高學明從小在山腳下長大,小時候他經常跟著身為護林員的父親一起巡山。山林陡峭,一走就是一整天。從小看著父親背影長大的他,耳濡目染中也走上了護林之路。父親上了年紀后,高學明很自然地將護林員的工作接了過來,一干就是23年。
和山相處久了,高學明對這里充滿感情。“兩代人的青春都揮灑在山林里。”高學明最大的心愿是和同事們守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綠意,讓綠色蔓延開來。據悉,蟬塔山林場現有生態護林員6人,聘用天保護林員10人。
近年來,原州區加強生態護林員管理,穩定護林員隊伍。聯合電信部門為各鄉鎮生態護林員下載安裝全國生態護林員聯動管理系統“巡護通”App,提高上線率。建立林業技術服務幫扶機制,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奔赴田間地頭、走村串戶,開展春季林業實用技術服務培訓2000多人次。同時,編制印發原州區全面推行“林長制”各項配套制度,建立基礎臺賬和2023年任務清單,各級林長、監管員、護林員(草管員)“一長兩員”的森林草原資源源頭網格化管理全面建立。
原州區累計投資2800萬元建成森林草原防滅火應急指揮平臺,安裝監控塔25處、中繼站15處、攝像機25臺、分控中心15個、場部安防16個。今年又爭取資金820萬元,用于采購消防車、無人機等防火物資及訓練基地、車棚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提升裝備力量、提高工作水平,逐步實現原州區森林資源監控全覆蓋。“蟬塔山上的監控覆蓋面積達到85%。”閆志軍介紹,遍布山林的監控設備讓巡林變得更加智能化。
今年,原州區規劃在青石林場、紅莊林場、東馬場林場等6個林場重點林區建設防火道路68.9千米。依托國土綜合整治項目,治理炭山、中河、官廳等鄉鎮歷史遺留廢棄礦山4處共787畝,栽植云杉、油松、丁香等苗木21.4萬株。
在原州區張易鎮田堡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現場,挖掘機揮動鐵臂來回穿梭,護岸工程正有序進行。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后可營造水土保持林184公頃,每年可保土1.71萬噸、保水32.06萬立方米。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以區域內水土流失治理為中心,以基本農田優化結構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設為重點,采取水土保持農業耕作措施、林草措施與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小流域水土資源,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態經濟功能的半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
近年來,原州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因地制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多舉措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借綠 鋪就致富大道
10月10日,溫暖和煦的陽光灑在蟬塔山下的農家小院。高建軍和老伴坐在院子里,一人熟練地在一個個桃核上打眼,一人忙著將挑選好的核桃穿線編織。不一會兒,一個小巧精致的野生桃核頸椎枕制作完成。
自退耕還林以來,高建軍所在的黃鐸堡鎮南城村將5000余畝山地全部栽種山桃和杏樹。每年6月山桃成熟后,農戶們把山桃采摘回來,將桃核打磨、編織、加工成枕頭、坐墊、手串、掛件等手工藝品。
依托毗鄰須彌山景區的地理優勢,村民們最初主要在須彌山石窟景區擺攤售賣。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村民搭上了電商直播平臺的東風。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高建軍的兒媳羅金芳將家里的桃核手工藝品賣到全國各地。
“自成立電商服務站后,通過拼多多、淘寶、快手等線上平臺,售賣汽車坐墊、頸椎枕頭等工藝品,銷量好的時候1個月能掙好幾萬元。”高建軍的兒子高飛介紹。南城村黨支部書記馬生忠說,全村70%的村民靠著這小小的桃核,鼓起了增收致富“錢袋子”。
紅梅杏地里種紅花,紅花采收完剩下的紅花籽、紅花秸稈可以做雞食,雞糞又可以給果園上糞,促進果樹生長。在河川鄉古龍寨的林下生態雞養殖基地,“90后”新農人古龍靠著養殖林下生態雞,年收入突破30萬元。
“林上有果、林下有藥(花)、花間有蜂、藥(花)后有雞的立體復合、高效循環的林下經濟新模式,不僅能夠實現林下土地資源利用率最大化,還能實現園內果、藥、蜜、肉、蛋同銷,實現多渠道增收。”原州區自然資源局資源管理總站站長趙軍說。
在固原康恒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內,隨著機器轉動,曬干的桃核、杏核在脫殼車間生產線上“改頭換面”。“杏核、桃核脫殼、脫皮、脫苦后,可以加工成杏仁、桃仁。杏殼、桃殼經高溫碳化、活化后轉化為工業用活性炭。”該公司負責人霍天佑說,農戶負責山杏、山桃等經濟林的種植管理、果實采摘,企業負責收購加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豐富和延長了退耕還林后續產業鏈,提升林業產出率,實現“借綠生金”。
近年來,原州區持續推進山林地“三權”分置改革,在加快植綠增綠護綠的同時,鼓勵支持農戶開展山林地經營權流轉,林地流轉達到2.5萬畝,有效盤活林下土地資源,大力扶持林下種植養殖、森林景觀利用及林產品加工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產業飯”。今年,原州區村集體、合作社及個人發展林下養雞8萬只、養蜂4000箱、種植中藥材2500畝,山桃、山杏核、山野菜采集加工300余噸,預計年產值將超8000萬元,實現山綠與民富共贏。
【編輯】:張靜
【責任編輯】:張靜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